企业新闻 翻译动态 各地分公司 口译服务地区 译文赏析 特色专栏 文学类
会员登录
   
分类导航
 
企业新闻  (1210)
翻译动态  (143)
各地分公司  (400)
口译服务地区  (365)
译文赏析  (109)
特色专栏  (35)
文学类  (0)
 
最新文章
 
更多
 
STEAM教育理念在本科汉日翻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专业翻译机构--丽都翻译公司-因为专业 所以卓越   2020-11-12 10:06:38 作者:汪宇 史文珍 曹春玲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文字大小:[][][]

 STEAM教育理念在本科汉日翻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

以学生为中心是当前翻译教学改革领域的热点之一。汉日翻译教学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体现在翻译选材、翻译过程、课堂活动、评价模式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汉日翻译教学中创新采用了STEAM教育理念,保证了汉日翻译的翻译技能与专业性,加强了课程吸引力,提出了小组讨论四要素和“目标-维度-依据”逆向设计评价模式,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
关键词:

STEAM教育理念; 汉日翻译课程;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汪宇(1978-),女,汉族,安徽黟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语翻译学;; 史文珍(1976-),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曹春玲(1961-),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基金: 2019年海南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学生为主体的日语翻译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编号:hsjg2019-31);
Abstract:

Student-centered class is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China. After the reform of Chinese-Japanese translation course, we countered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respects of translating materials, process recordings, classroom activities, evaluation model etc.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applied the concept of the STEAM education. As a result, we specialized the skills and rearranged translating materials, made the class more attractive, suggested four points of class discussions, and a new assessment mode which starts from object to aspects and proves, and made the teaching reform more effective.
Keyword:

STEAM education concept; Chinese-Japanese translatio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传统的“教师主导”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是翻译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一味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从着眼翻译结果的好坏转向重视整个翻译过程[1],通过让学生撰写翻译笔记[2]等形式促使学生反思自身翻译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3];教学评价也相应地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改为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4],以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翻译教育改革举措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明显胜过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不仅是英语翻译,也同样适用于其它语种的翻译教学改革。笔者借鉴先人经验,在汉日翻译课程中实施教学改革,虽有诸多收获,但也发现不少问题,如教材领域狭隘、字句深奥;学生的翻译思路死板、查证方法单一;课堂活动量不平衡;终结性评价目的不明确等。

另一方面,STEAM教育在我国引入较晚,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科学信息类课程上的应用,外语教学类课程的应用研究数量不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学英语课程,把STEAM理念用于高校外语的研究十分少见,比如酿酒工程专业英语教学[4]、职业英语教学[5]等,迄今尚无研究把STEAM用于翻译教学,因此把STEAM教育理念应用与汉日翻译教学可以称得上一个全新的尝试。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改革的大方向的指引下,基于STEAM教育理念,针对汉日翻译课程中的翻译材料、翻译过程、课堂活动、评价模式等方面的欠缺,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对高校汉日翻译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对提升汉日翻译教学效果有现实意义。
一、汉日翻译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汉日翻译课程面向日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汉日翻译的能力。笔者借鉴翻译教学改革现有的研究,在教学中导入竞赛、讨论等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撰写翻译笔记,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这些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碰到了不少问题。

首先是教材的内容不尽人意。笔者虽然有心让学生重视翻译方法和翻译过程,但是现有汉日翻译教科书全都写有所谓的标准译文,练习题用以考察学生的语言掌握程度为主,不要求学生描述翻译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学生对查证、修改的兴趣。此外,汉日翻译教材的内容偏重文学作品,含有大量的生僻词汇、复杂句型,难度过高,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拉长了学生与翻译之间的距离。

其次,学生的翻译过程不理想。学生在把汉语译成日语时往往纠结于中文原文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不善于想象语言发生的情景、人物关系等言外的信息。此外,学生在检查自己译文的准确性时往往只是查阅未知字词的词典释义,而且过多依赖于中文网站的在线词典,查证资源单一,缺乏权威性。

再次,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待改善。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不愿意动手查证、修改,只想坐等老师公布模范译文;亦有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缺乏发言意欲,导致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

最后,评价目的不明确。笔者采用了形成性和终结性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虽然形成性评价的导入加深了学生对翻译过程的认识,但是在设计终结性评价的时候未逃脱标准化试题的枷锢,加入了大量考察译文结果的试题,导致了终结性评价没有反映本课程对翻译过程、翻译能力的重视。

针对上述翻译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尝试采用STEAM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评价的目的,切实达到培养学生独立翻译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STEAM教育理念与翻译教学的契合点

STEAM教育基于STEM教育发展而成,融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于一体,艺术(Art)中除艺术本身,还包括美术、人文、历史、哲学、宗教等科目[6]。STEAM教育提倡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融会贯通,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提升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STEAM教育理念中的跨学科性、体验性、协作性、逆向设计法等特点和方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日汉翻译教学改革趋势不谋而合。

首先,STEAM教育理念的最大亮点———多学科视角恰好也是翻译教学的特色。翻译本身是符号转换行为,可以涵盖不同学科。“翻译活动不是独立的,它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翻译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7]。在翻译教学中适当地导入多学科的翻译文本,可以扩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整合专业知识与外语知识,增强职场适应能力。

其次,STEAM教育讲究真实问题的体验与实践,重视学习的趣味性,这也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改革目标完全一致。在翻译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实课题,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重点掌握翻译过程的技巧和理念,在体验翻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构建知识,实现从“知道什么是正确译文”到“学会怎么正确翻译”的突破。

此外,STEAM教育重视团队协作精神,要求成员各自承担职责[6],这个方法亦可应用于汉日翻译教学中的课堂活动环节。课堂讨论时确保成员都持有各自想要分享的内容,让成员意识到团队中的自身价值,从而改善小组讨论量不平等的问题。

STEAM教育在评价时往往采用逆向设计模式[6],这也可以用于汉日翻译课程。所谓“逆向设计”是指先明确预期的教学结果和目标,再设计评价的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活动[8]。汉日翻译课程上采用逆向设计的好处首先在于通过预期的教学目标来改善教学内容,从学生需要出发考虑教材,从而超越有限的课本范围;其次,逆向设计的评价方法也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各类评价的目的,使评价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总之,STEAM教育理念适用于翻译教学,STEAM教育理念与翻译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可行的,有科学依据的。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汉日翻译教学的实践

我们在本科汉日翻译课程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翻译实践能力,更有效地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一)翻译内容:导入真实课题,注重学科融合

借鉴STEAM教育理念中的体验性、跨学科性的特点,教师在汉日翻译教学中导入学生容易理解的,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课题,并且采用多种学科领域、多种文本体裁的翻译材料。

考虑到所在地区的旅游业特别兴盛,于是教师邀请外教和经验丰富的日语翻译行家加盟翻译课堂,让他们成为学生翻译服务的模拟客户。设计“向日本朋友介绍地域特色”这一主题,将此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凭借仿真课题和模拟客户群激发学生讲好地域故事内在的动力,引燃学生通过翻译宣传祖国文化的热情,让学生意识到翻译的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人际沟通,从而改变传统的被动教学方式。

在围绕“介绍地域特色”这一主题选择具体翻译材料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耳闻目染的现实生活场景,增强翻译行为的真实性;导入经贸、医疗、旅游、科技、政策等不同学科领域;新闻报道、导游词、广告、地区宣传视频等不同体裁的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整合日语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反复修改译文,教师把师生共同认可的最佳翻译方案分享给课堂外的行家团队,让不同语言、不同背景的行家对译文的选材、内容、句型结构等要素进行评论。课堂以外的模拟客户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意识到不同语言背景、不同立场的读者可能出现不同的想法,意识到译文其实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只有反复修改、推敲才能翻译得更好。在得到模拟客户群的评语后,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客户的意图,反复讨论、修改译文,直到达到预期目标为止。
(二)翻译过程:巧用网络技术,点燃探究热情

教师从原文的选材、翻译、修改到提交,在整个过程中都有意识地把学生推到课堂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在幕后辅助引导。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帮助部分日语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信心,改变不愿动手的学习态度和观念,教师鼓励学生自行选择翻译材料,引导学生积极使用各种网络翻译、查证技术,让学生认识到翻译的查证和修改过程的重要性。

首先,翻译材料的自主选择。在提出“用日语介绍地域特色”这个课题后,教师限定每一次的翻译任务的体裁和内容,鼓励学生找出感兴趣的,想要翻译的材料,比如限定在新闻报道中找出与当地金融贸易有关的文章,在个人博客中找出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文章,或者在网络宣传视频中找出与当地民族文化有关的片段,再通过匿名网络投票等方式选出数个最受欢迎材料,在选材环节给予学生展现自我兴趣爱好的机会,激发学生尝试动手翻译的欲望。

其次,译文的查证和修改。教师强调翻译过程的重要性,学生不需要费劲死背一个个译文,但是必须掌握检索、查证等方法去验证译文的准确度和自然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放手让他们使用网络自动翻译技术,在得到译文后再督促他们去检索、查证译文的准确度,记录下查证、思考的内容。这种借助网络力量,轻译文结果、重翻译过程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消减对日语翻译的畏惧和不自信,使学生养成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的翻译态度。

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日文网络资源,选择较为权威的日语网站在线词典、语料库、在线新闻阅读资源及超文本信息搜索引擎[9,10]等,通过多种渠道检索、查证自己无法确定的译文,并且学会从出现频率、短语搭配、上下语境、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等要素去判断字句的可靠性。

学生在查证过程中虽然能独立发现问题,但是仍然有许多不易察觉的误译、漏译等问题,需要教师留心提醒。比如汉日同形词,日语里有大量同形异义词,字词表面看似与汉语相同,但是实际使用则又不尽然。再比如同类句型的不同含义,学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共性特征上。同是被动句,日语里有很多受影响被动句,与汉语不同,学生在处理这类意思的句子的时候,容易照搬原文结构,无暇顾及日语中的常用句型。中日语言中的似是而非的词汇、句型是日语学习者极易忽略的“地雷”,因此教师应该暗示学生,引导学生寻找问题,在学生意识到问题后,鼓励学生上网查证。让学生掌握查证方法,体会勤于查证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提高独立完成翻译的能力。
(三)小组协作:通过合作讨论,碰撞思维火花

为了改变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消极逃避、保持沉默的现象,教师在设计讨论环节时注意“成员”“论点”“记录”“引导”四要素。“成员”指分组前调整男女人数、水平高低、态度好坏的学生的比例;“论点”和“记录”参照了STEAM教育中“成员各自承担职责”的方法,“论点”指课堂讨论前确保每位学生都完成担任的翻译和查证任务,准备好分享的内容;“记录”则是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主持人和记录员,由主持人掌控互动时间,记录员记下每个成员的发言要点,从而避免讨论内容随意和时间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当出现不同论点,双方各持己见,陷入僵局时,教师随机适当提示,“引导”学生,对于大多数同学都可能感到疑惑的主题,授课教师可顺势引导全班讨论。比如在翻译纪实类文章的比喻句时,有同学认为应该忠实原句的字词处理,也有同学认为转换成日语里常见的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更好,双方同学在意见陈述的过程中都得到了理解自己观点的机会。通过这场针对比喻的翻译方法的讨论,学生对课本上学到的“忠于原文”“打破原文”“直译”“意译”等翻译理论知识有了更清晰和鲜活的了解。因为双方互不相让,最后教师提议站在读者角度考虑问题,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翻译纪实性报道之类的文章重在通俗达意,比起一味“忠于原文”,适当地“打破原文”“得意忘形”更能起到信息交流的目的。
(四)学习趣味:采用各种方法,调整课堂气氛

STEAM教育讲究在游戏中体验和学习[6],借鉴STEAM教育的学习趣味性的特色,授课教师留心采用各种小方法,增添课堂趣味性。比如在提问环节,采用网络教学平台的随机点名的功能,增加刺激性;对于回答正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奖励自制卡片,在课后记录卡片数量作为加分依据;针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对于他们的努力给予积极的评价等。

授课教师也注意把翻译问题转化成一个个贴近生活、有吸引力的学习项目,增添学习趣味性。日语属于高情景文化,需要结合文化语境、说话场地,说话人的关系等现场情景来理解和产出语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想象语言发生的场景,缩小模拟情景与真实情景的距离,帮助学生轻松、感性地“浸入”日语文化情景中学习。

比如学生在处理中文的“好”的答复的时候,往往不假思索地译成日语对应词“好”,却不去深思日语的“好”其实是一个能够典型体现日语高度依赖上下语境[11]的词语,根据上下语境,既能够表达“好”,又能够表达“不好”,而且不适合用于长辈。

场景1:小吃店里

服务员:“菠萝包来一个?刚烤出来的!”

顾客:“好!”

场景2:教室里

老师:“作业通过邮件提交。”

学生:“好。”

场景1的答复“好”是顾客对服务员的提议表示赞同,而日语如果回答“好”则表示“没有菠萝包我也已经满足了”的回绝之意。场景2的“好”表示学生接受教师的要求,而如果翻成日语的“好”,则不仅表示“我不交也可以”,还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在翻译这类对话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想象对话的场景,推测日语里被省略的话语,自行领会日语婉转暧昧的特征。还可变换情景,选取日剧片段,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场景,让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内化,提高日语的翻译能力。
(五)以评促学:引入逆向设计评价,促进翻译能力培养
图1 汉日翻译课程采用的逆向设计评价模式

图1 汉日翻译课程采用的逆向设计评价模式   下载原图

借鉴STEAM教育中采用的逆向设计评价,教师设计了适合于汉日翻译课程逆向设计评价模式,如图1所示。教师首先明晰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汉日翻译的能力,然后把目标分解成“态度”“技术”“思维”“文体”四个维度,在这四个维度中,仅“文体”一项与译文有关,属于知识型维度;其它三个维度都是技能型维度,重在端正学生态度、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接下来教师设计判断达到预期维度的具体证据。严谨负责的“态度”是翻译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对于“态度”的评价可以依据每次作业的完成度和活动的参与度评分。把“态度”明确地列于评分项目,也可以鼓励基础差的同学通过勤奋认真、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获得加分的机会。通过考核学生对查证过程的记录,可以检验学生是否通过权威网站,通过查找复数证据核实自己的译文的准确性,这些都是查证“技术”的评分依据。对于日语语言中独特的“思维”的把握可以通过捕捉译文问题的敏锐度来评分,关键看学生发现的问题是否能联系到中日文化及思维上的不同,是否是学习者容易出错的问题。日语不同“文体”的形式特点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译文的句末助词和相关词汇来判断。

不仅是形成性评价,在设计终结性评价的时候也以“态度”“技术”“思维”“文体”四大维度为考核项目,尽量减少对死记硬背的知识点的评价,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检验。
四、教学效果

通过两个年级的尝试,我们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他们的独立翻译能力,更提高了他们的日语运用能力。翻译课程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以下是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课上分配的任务真实而有趣,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希望这样的上课方式继续下去。”“在翻译训练过程中我对中日同形词的异同产生了兴趣,想写中日同形词的论文,帮助日语学习者学好日语。”“这门课最麻烦的地方是查证,需要寻找种种依据证明译文是否准确。查证虽然麻烦,查出的结果好像一线曙光,依靠点点证据,就有自信判断译文的对错。”

通过翻译教学的深入改革,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倍增。尤其在2019年度与翻译相关的毕业论文有《机器翻译对人工翻译的影响》《从认知语境角度看日语多义词的翻译》《日语推量表达及翻译方法》《海南民间故事日语翻译的问题分析》《中日同形语的异同———以“深刻”为例》《林少华与刘振瀛的<哥儿>译本的比较研究》等,另有二位学生继续攻读日语翻译硕士,有志进一步提高翻译能力。
五、STEAM教育理念运用于汉日翻译课程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笔者认为在汉日翻译课程中导入STEAM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如下:

1.保证了汉日翻译课程的专业性。STEAM教育的跨学科理念恰好与翻译教学的专业需要吻合,通过采用多种学科领域、多种内容体裁的翻译材料,跳出了汉日翻译传统教学以及翻译教材的局限性,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2.增强了汉日翻译课程的吸引力。汉日翻译课程借鉴STEAM教育重视探索真实问题,让课堂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推敲译文时引导学生对语言情景展开想象,翻译出符合日语语言文化特征的译文,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STEAM教育理念对体验、实践的重视在汉日翻译课程上体现为对翻译过程的强化。课程主要考察的“怀疑-查证-修改”的翻译过程是所有学生能力范围内的任务,学生在反复这个过程的同时提高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STEAM教育理念对协作的重视在汉日翻译课程上体现为小组成员各有论点,各尽其职,学生通过讨论增强了集体主义合作精神。此外,学习态度的评分也给予基础差的学生“挽回局面”的机会,加大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动力。
六、结束语

在与国际接轨的大趋势下,翻译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立足于STEAM教育理论,以本科阶段汉日翻译教学为例,在汉日翻译课程中采用了“向日本朋友介绍地域特色”的主题;拓宽翻译材料的不同领域、不同体裁;邀请课外模拟客户;让学生自主选材;重视网络查证技术;在小组讨论中注意“成员”“论点”“记录”“引导”四要素;加强学习趣味;引入“目标-维度-依据”式逆向设计评价模式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翻译课堂中的STEAM教育理念运用刚刚起步,还存在一些值得斟酌探索的地方,比如跨学科翻译的难度和学生语言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师之间协作教学的激励机制的缺乏等问题。STEAM教育理念在翻译教学上的应用研究还需要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去完善,可谓其路漫漫而修远,但是相信只要心里放着学生,就一定会有收获。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表情
 

Copyright ©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南京丽都翻译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06944号-1 TEL:025-85525080 E-mail:kefu@lidutran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