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翻译动态 各地分公司 口译服务地区 译文赏析 特色专栏 文学类
会员登录
   
分类导航
 
企业新闻  (1210)
翻译动态  (143)
各地分公司  (400)
口译服务地区  (365)
译文赏析  (109)
特色专栏  (35)
文学类  (0)
 
最新文章
 
更多
 
科技英语翻译理论探讨
专业翻译机构--丽都翻译公司-因为专业 所以卓越   2013-12-04 20:46:39 作者: 白莹 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01期 文字大小:[][][]

Vol.31No.12
Dec.2010 第31卷第12期2010年12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英语越来越引起科学界和语言界的重视和关注,它把英语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用专业语言来说明客观存在的事物或事实。科技翻译活动的独特性,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文体,吸引学者对科技翻译理论进行探讨和研究。“科技翻译理论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已颇具规模,科技翻译理论在一般翻译技巧研究、特定专业文献的译法处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李亚舒,1991)由于科技翻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众多翻译的文章中,我们发现,翻译技巧和经验总结占了大部分,理论文章比例较小,可见科技翻译研究者本身的理论意识不强(方梦之,2002)。因而必须充分运用当代语言学的成果探索科技翻译的内在规律,以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论来取代随感式、点评式与个案式的经验总结(耿智,2000),从语用学的角度多方位地探讨翻译问题,赋予翻译研究新的深度和广度。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Verschueren在其《语用学理解》一书中提出的“动态顺应论”,为研究语言运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重点探讨动态顺应论给科技英语翻译研究带来的理论支撑。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理论(一)科技英语的特点 科技英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方面。第一,科技英语的词汇主要包括纯科技词汇,即那些只用于某个专业或学科的专门词汇或术语,和通用科技词汇,即不同专业都要经常使用的那些词汇。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学科、 新专业的产生,纯科技词汇层出不穷,其词义精确而狭窄,针对性极强。而通用科技词汇数量较大,使用范围比纯科技词汇要广,出现频率也高,有着较为稳定的词义。第二,在句法方面,科技英语多使用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结构、名词化结构及大量的长句,目的是为体现科技文章的客观、真实、简洁、确切、严密、信息量大等特点。尤其是长句,在科技英语中,为了明确陈述有关事物的内在特性和相互联系,常采用包含许多子句的复合句,或包含许多附加成分的简单句。第三,科技英语在修辞上多采用虚拟语气和祈使句,因为科技作者常常使用虚拟语气对事理、提出设想;科技书刊对事物和现象的论证及探讨,势必常常涉及各种条 件,所以虚拟语气使用得相当频繁。 (二)科技英语翻译理论 1.科技翻译的精准性和专业性 科技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信息,翻译时没有准确的理解和正确的表达,信息交流是不可能成功的。对原文不准确或不完整的翻译有可能对信息消费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精准的翻译是科技翻译工作者最基本的目标。同时,科技翻译必须尽量做到专业化,合格的科技翻译工作者应该熟知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文体模式,翻译科技文章需要专业知识(邓炎昌,刘润清,1989) 。2.科技翻译的灵活性 科技翻译必须与文学翻译一样尽量保持原作风格,任何破坏,不忠实原义现象都有可能对原作信息与功能造成亏损,因此,科技翻译的准确性无容置疑。鉴于科技英语自身的特点,译者风格往往受到限制。Savory与Reiss则认为在科技翻译中再现文章内容应比再现形式优先得到考虑(Susan Bassnett,1994)。这可以理解为忠实内容比固守形 式更有意义,因此,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科技英语的翻译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性。 3.科技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技翻译自然要再现原作的科学性。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们文学艺术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科学和艺术结合已显而易见。科技活动是人类的一项社会活动,参与科技活动的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有信仰和偏见、爱好和主张、感情与欲望。从现代修辞学的观点来看,诗人和科学家都是阐释者,尽管阐释的内容和方法不尽相同。当科技工作者在发表某种科学见解或发表某种科学观点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修辞手段来表达他们的心迹。在科技著述中,作者常引出某些文学或经典名句来流露或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方梦之,2002)。 二、动态顺应理论及其指导作用 动态顺应是比利时语用学家JefVerschueren的语用 综论观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提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而顺应论的核心是动态顺应,是指“语言使用中意义的动态生成”(Verschueren:2000)。语言选择过程的动 动态顺应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的启示 周漩态顺应在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三个方面得到体现:首先,语言的产出和理解会因时间差异而出现变化,交际者的记忆力会影响信息的处理,同时交际过程中的内容和计划也会受时间变动的影响,而语言使用者之间存在语言代沟及语言习惯差异。时间因素会促使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从认知、社会、文化等角度,全方位的考察语言并做出调整和顺应,从而加速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其次, 包括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的和心理世界的交际语境及语言语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下文,都是动态的,因为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是动态的。第三,语言结构的顺应性体现在人们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来灵活安排话语的信息结构,和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类型的话语或语段(何自然,2000)。由此可见,动态顺应理论对的科技英语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一)时间的顺应 语言随时代而发展变化,语言的使用和选择留有时代的烙印。文本应与因时间推移而发展的人类社会和文化保持一致,因此译者对文本的理解也应与时代相适应。当源语被传递为目的语时,译者需要考虑当前影响读者审美观和接受能力的时代特点。只有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译者才能开始其翻译活动,或者说开始与其读者的交流活动。总之,没有不受时间影响的完美译本,翻译活动应适应时代的发展。 以专业的视角充分理解原文,了解其文体特点或行文风格,准确传达作者的主题思想,不仅要考虑原文当时的技术背景和时代背景,同时译者在表达原文内容时,也应考虑当前读者能否得到或近似得到和源语同样的理解和感受。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的过程不是止于译文的出版、发表或交付使用,而是止于读者对译文的理解、接受,并作出反应。由于译作都是针对某些特定读者(群)的,只有读者明白了,认可了,科技翻译的精准性,专业性及艺术性才体现出来。例如,在一些科技英语的新词firewall(防火墙)、sandwichconcrete(夹层混凝土)、mothermachine(工作母机)、bossrod(主机轴)、money(打桩机)、degradation(降解),这些词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失去原始意义,成为某个科学领域的专用词汇。这些新词的翻译对现代读者来说,既形象又专业。 (二)语境的顺应 我们的翻译活动应该顺应当时的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这样才能使译文更加贴切。译文和读者的互动及其它影响译者和读者交流的因素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对源语言和目的语中的语境进行全面分析,才有好的翻译作品。从语境顺应的角度看,只有目的语读者和具体的交际环境相适应,翻译作品才会被接受。 在语言学习中,语境是正确理解和鉴赏语义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科学论文仅以传递信息为目的,那么当科学内容被认为过时的时候,该论文也就走向了坟墓(毛荣贵,2003)。因此,在翻译科技文章时不仅要考虑其科学的价值,同时也要考虑语境。科技翻译者不仅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同时要考虑目的语读者所处的语言文化背景,包括历史传统、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地理环境等方面,这样才能使科技论文不但要有科技价值,而且有文学价值。当今文学修辞手法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如,Nowdon’tgetmewrong,therearesomegoodtechnicalsciencetoolsonthemarkettoday.However,youmustrememberthattheyaretoolsonly,not“holygrails(现在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现今市场上确实有一些不错的技术科学交易工具。然而, 你必须记住,它们仅仅是交易工具而已,不是使你百战百胜的宝物)。直译会使有些科技文章显得晦涩难懂,而体现文化内涵的翻译给严谨的科技文体带来生气,科技翻译能够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三)语言结构的顺应 语言结构的顺应是指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来灵活安排话语的信息结构。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同样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科技文章中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结构、名词化结构及大量的长句,使译者风格受到限制。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同时,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与交际场合,重新安排信息结构。科技翻译也可以灵活、准确地表达文章的专业性。 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给科技翻译以巨大推动力。动态顺应强调的语言选择与交际环境、交际对象和交际目标的一致性,使科技英语翻译摆脱了句型结构等方面的桎梏,使其准确性、专业性、灵活性及艺术性达到辩证统一,这对科技翻译理论系统日臻完善和翻译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李亚舒.中国科技翻译学的科学内涵 建立中国科技翻 译学的对策[J].中国科技翻译,1991(3). 〔2〕方梦之.近半世纪我国科技翻译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上 海科技翻译,2002(3). 〔3〕耿智.中国科技翻译理论研究(1990~1999)的发展态势 [J].中国科技翻译,2000(4).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89. 〔5〕SusanBassnett.TranslationStudies.London:Routledge, 1994. 〔6〕方梦之.翻译中科学和艺术的再现———兼评《科技翻译的 艺术性及其艺术论》[J].外国语,2002(2). 〔7〕何自然.语用学新解导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爱 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0. 〔8〕许钧.翻译思考录[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9〕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外语学刊,2002(3).〔10〕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Pragmatics[M],Beijing: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11〕王建国.科技翻译的灵活性与模式化[J].中国科技翻译, 2004(5). 〔12〕毛荣贵等.英汉翻译技巧示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 版社,2003.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表情
 

Copyright ©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南京丽都翻译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06944号-1 TEL:025-85525080 E-mail:kefu@lidutrans.cn